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牡丹江

海东青 东北知识局 2021-10-03

一个关注东北人文、地理、历史的公众号


写在前面

作为一个个人公众号,只有在工作闲暇才有时间更新。一直想在公众号中做出几个专栏,东北城市系列便是其一,但迟迟没有付诸实践,一方面是惰性所致,另一方面是精力有限。春节后一直琐事在身,回头一看已然有几个月没有更新,甚觉惭愧,觉得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便就这样开始下笔,期待通过介绍能引起人们对东北地区的关注,也算是为东北振兴作出一份微薄的贡献吧。

欢迎各位关注东北地区的人们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也欢迎投稿或者合伙,感激不尽。

您有兴趣看,我就有动力更。


下面就从一首音乐中开始城市系列


如果是不是南拳妈妈的这首《牡丹江》

可能不会有多少人注意到

在黑龙江省东南部有座城市

名字叫做牡丹江


(牡丹江市行政区划图)


在今天的中国版图上来看

牡丹江的确是国家东北一隅的偏远地区

不仅远离中原

就算离东北的中心城市

也有相当一段距离

今天来看

似乎存在感并不高


(牡丹江市在东北亚地理位置图)


但是在清末民初的特殊国际形势下

这里是中国近代化、工业化比较早的地区

1901年就修通了铁路

更重要的是

唐朝时期这里曾是东北亚的中心

孕育出了亚洲第二大的国际都市

上京龙泉府


(上京龙泉府位于宁安市渤海镇,是以唐朝长安城为模板规划设计的,占地面积16.4平方公里,后被契丹攻破焚毁,目前存有城墙遗址和宫殿建筑群遗址。下图为渤海镇兴隆寺内的石灯塔,是渤海国唯一保留至今的佛教石雕,距今有1000多年)


强盛之时

北至外兴安岭、南到朝鲜半岛

西到内蒙草原、东到日本海

都唯这里马首是瞻


(渤海国全盛图,北方的靺鞨与渤海人同源同种,为女真和满族的祖先)


追昔怀古

让我们一起走进牡丹江

探寻往昔的荣光

领略今天的胜景


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北与鸡西、七台河接壤

西与哈尔滨相连

南与吉林省延边自治州接壤

东部毗邻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牡丹江区位图)


区域内多山地、丘陵

平原多以山间盆地形式分布

素有“九分山水一分田”之称

山脉为长白山余脉低山

张广才岭、锅盔山、肯特阿岭、老爷岭、太平岭

从西向东

南北走向分布


(宜耕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宁安-渤海盆地和其他河谷地带)


发源于吉林长白山牡丹岭的牡丹江干流

由南向北穿流而过

牡丹江市因而得名


南北走向的山脉

既阻挡了西部蒙古高原沙尘的侵袭

也阻隔了东部日本海的湿润气流的深入

形成了受海洋影响的

大陆性季风气候

四季分明

雨热同期

降水丰富

年平均降水量达579.7毫米

穆棱河、绥芬河、乌斯浑河、海浪河等300多条河流发育山间


(黑龙江的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呈现东部多、西部少的情况)


半湿润、雨热同期的气候

十分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

山水间多森林、山珍、野兽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林业局国营林场


(东京城林业局湖南林场,摄影师@李克)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过着

靠山吃山


(绥芬河绥阳镇是我国最大的黑木耳批发中心,下图为人工种植木耳。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苏军138)


靠水吃水的生活


(位于牡丹江西南部的镜泊湖素以出产“三花五罗七十二杂鱼”而出名,每年的冬捕节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竞鱼,下图为冰下起网的场景。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走遍天涯)


农耕时代的人们正是

循着这样的规律

定居在牡丹江沿岸的


一、沿江的文明


农耕时代的文明大多沿江分布

牡丹江也不例外

奔流的江水在南北走向的众山中

冲积出大片山间平原

使得牡丹江沿江地区

宜农、宜猎、宜渔、宜牧、宜林

是古代定居的好地方


莺歌岭文明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宁古塔古城

从南向北

依次发育在了牡丹江沿岸

成为流域内典型的沿江文明

使牡丹江成了本区域的母亲河


距今3000年的莺歌岭文明

分布在镜泊湖南端东岸

是古肃慎人的一支

他们建造半地下的房子

制作石器、骨器,烧制陶器

猎杀鹿、熊等猛兽

饲养猪、狗等家畜

使用鹿角锄耕种

将牡丹江带入到锄耕时代


(莺歌岭遗址出土的陶猪,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


着生产力的发展

部落的壮大

国家出现了


公元698年

古肃慎人的后代

靺鞨族粟末部首领

大祚荣

建立了渤海国

因仰慕中原文化

派遣遣唐使向唐朝全面学习

成为汉化程度很高的少数民族政权

有唐诗赞云


(出自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渤海国王子曾亲身前往唐朝学习,并与文人雅士结为好友)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牡丹江宁安-渤海盆地

土壤肥沃、地势险要

四面环山、三面临江

进可跨山而出,攻击域外

退可据守山河,自力更生

是农耕时代理想的建城地点


(渤海国地形示意图,渤海国共有五个都城,分别是上京龙泉府、中京显德府、西京鸭渌府、东京龙原府和南京南海府,其中位于牡丹江地区的上京龙泉府作为首都时间最长)


公元755年

第三代国王大钦茂

仿照唐帝国长安样式

宁安-渤海盆地

兴建了上京龙泉府

进入全盛时代

成为东北亚的最强权


(图一可点击放大观看。上京龙泉府外城周长16.3公里,规模比今天4万多人口的渤海镇城区还要大很多。图一中黑色箭头指向为外城墙,白庙子村和土台子村之间的矩形为王宫内城。图二为上京龙泉府宫城五殿南门遗址)


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

人口达300万

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

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


(渤海国出土的金佛像和象牙马球)


契丹崛起后突袭上京龙泉府

灭亡了渤海国

建立了东丹国

后将本地居民南迁

都城焚毁

渤海国逐渐湮没在了时间长河里


(契丹灭渤海后,在渤海故地建东丹国,意为东契丹,后将此地人口迁往辽宁一带,焚毁上京龙泉府,东亚第二都市从此衰落。图为今上京龙泉府宫殿遗址的柱础,为玄武岩雕刻而成)

直到清朝初年

才有流放宁古塔的文人考证于此


(出自张缙彦《宁古塔山水记·东京》)

“由沙岭而东十数里,有古城石垒”


(出自张贲《白云集》)

“有古城焉,土人相传曰东京,盖金祖故都是也”


(出自杨宾《柳边纪略》)

“宁古塔西南六十里沙阑,南有旧城,大与今京城等”


提到宁古塔

喜欢清宫剧的同学

对一句话一定非常熟悉

“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永不得入关”

宁古塔就在今天的牡丹江宁安市

结合前文来看

宁古塔似乎并不是历来的苦寒之地


(今日宁安,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m93841r7w32u353;视频由宁安市金贝航拍拍摄剪辑,可点击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o0358okdzou&width=500&height=375&auto=0


清朝初年

为了镇守东北边疆地区

设立了三大将军制度

吉林将军的驻地就是宁古塔

宁古塔成为盛京以北

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清朝在东北实行军府制管理,设立了三大将军,宁古塔将军驻宁古塔。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移驻吉林市,到乾隆二十二年宁古塔将军更名为吉林将军)


在今天宁安市西一千米处

还有一座清代大石桥

是宁古塔通往盛京沈阳

与中央朝廷联系的主要道路


(大石桥建于1634年,位于鸡鸣山最东端山下,跨在山泉河上,从桥向上游30米有一口泉,被流放的明朝兵部尚书张缙彦命名为泼雪泉,并专撰文章《泼雪泉》,赞曰“山下出泉,清湛可鉴毛发”)


清朝的几次边疆危机

宁古塔都做为重要的后方基地

支援前线战事

今天的宁古塔还保留着

清代建筑望江楼


(望江楼面江而建,是宁古塔副都统容山为迎奉督办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澂所建。吴大澂在此楼办公期间,勘查中俄边境,招民实边,功业甚伟。其再返宁古塔时,曾即兴留诗一首赠容山:忆昔临江筑小楼,与君樽酒话中秋,自径一去三年别,那想重来两日留。旧事思量纪龙节,新图商榷定鸿沟。国恩未报归和远,敢把闲情寄白鸥!)


相比中原的气候

在古代取暖技术的限制下

这里是中原和江南才子的噩梦

满清将大批异议文人和大臣

发配至宁古塔

对于个体虽然悲惨

但是才子佳人的到来

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流人文化”

客观上繁荣了本地文化

巩固了边疆国防


(被流放宁古塔的罪犯中有很多著名人物,如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批注《推背图》的金圣叹家属,还有吴兆骞、张缙彦、方拱乾、杨越等,留下了诸如《绝域纪略》、《宁古塔山水记》、《秋笳集》、《紫芝轩遗稿》、《白云集》、《柳边纪略》等大批文稿,形成了宁古塔流人文化)


到了晚晴时代

俄国觊觎东北

通过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

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东北边疆的领土丧失对东北地缘影响极其恶劣,直接导致了东北由沿海变成内陆地区,这种变化至今还深远的影响着东北亚地缘格局)


原本的腹地变成了今日的边疆

沙俄不断修筑铁路

将势力深入到更深的腹地

由此改变了旧有的城市格局


二、铁路拉来的城市


1897年沙俄开始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

深刻的改变了东北城市布局

并影响至今

一些传统城市衰落

但更有大批城镇兴起


(沙俄铁路布局图)


绥芬河、牡丹江市区、横道河子

由东向西

沿铁路兴起

成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中东铁路沿途城市示意图)


1899年俄国人在新的国界线中国一侧

修建了一个火车站

并以从海参崴往西车站排序的顺序

称其为“第五站”

也就是今天的“绥芬河站


(沙俄1903年建成的绥芬河站候车室,属俄罗斯风格新艺术运动建筑。2015年底,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新绥芬河站投入使用。摄影师@璇琮坑)



凭借位置优势

绥芬河率先享受到了西方文明的便利

成为东北地区最先开通火车、汽车、电灯、电话的地区

繁华时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国使节齐聚

带来了欧洲的建筑、商品和文化


(《吉林通志》)

一时间成为东北亚的“文明中心”


(图为1914年建成的绥芬河赤查果夫茶庄,因其三四层楼之间外檐下雕有“人头面孔”浮雕,又被当地人成为“人头楼”,现已对游人开放。摄影师@璇琮坑)


铁路继续向西铺去

1901年设立穆棱站


(穆棱应该是蹭热点的鼻祖,1984年马季先生在春晚中表演了一段单口相声《一个推销员》,虚构了一个香烟品牌“宇宙牌”。穆棱卷烟厂立马抓住时机,推出了红宇宙、白宇宙等系列宇宙牌香烟,引起了消费者的极大兴趣。就算今天这款香烟已经下架,但在收藏界,宇宙牌的烟标仍十分抢手)


同年在宁古塔古城以北30公里处的黄草垫子

俄国人设立了一座车站

因临近牡丹江

取名牡丹江站

同时享有水路之利和铁路之便

从这开始

人口不断聚集在火车站附近


(牡丹江站建成于1901年,早期为五等站,地位并不突出,甚至不如横道河子站,图为刚刚建成通车的牡丹江站)


经过20世纪20年代的建设

逐渐成为集镇

到1936年连接图们和佳木斯的图佳铁路通车后

牡丹江站成为贯穿南北东北的交通枢纽

城市规模开始急速扩张

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牡丹江市

成为黑龙江省西南部的经济文化中心


(20世纪30年代牡丹江街景)


在牡丹江站以西12公里处

中东铁路穿城而过

将古城海林拉上自己的车厢


(海林曾是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是满族文化发祥地之一,下图为位于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的宁古塔将军驻地旧城遗址)


在铁路建设的大潮中

大批俄国工程技术人员和中国建筑工人聚集在横道河子河畔

涌入的俄国人在这里修建了办公楼、住宅

以及必不可少的教堂

围绕在此设立的横道河子站

逐渐形成集镇


(横道河子建成时间较哈尔滨还要早一些,是一座百年古镇,有着独特的俄罗斯文化脉络,镇内至今有256 栋1901至1905年建成的俄式风格建筑,图中两排黑色屋顶处为著名的俄罗斯老街。图片来自马蜂窝,摄影师@怪兽995)


铁路开通后

大批军政机关进驻

外国人和商贾在此地建造了大量的别墅和公寓

形成了独具异国风情的小镇

古朴中带着现代

传统中糅着摩登

成为这条铁路线上最耀眼的明星


(图为横道河子机车库,建于1903年,一直服役到1990年,15个库房呈扇形排列,每个库房均有拱门圆顶,正面看呈现出一波连一浪的壮观景象。距库房30米处有转向盘,可使机车转换方向,进入任一库房,是近代铁路上难得的建筑遗存。图一、图二来自ZOL论坛,摄影师@金宇龙腾,图三来自网络)


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

使牡丹江地区率先带入了蒸汽时代

沙皇命名的铁路深入到大山和厂矿

俄国人以及后来的日本人

一面掠夺中国的资源

另一面也造就了本地密集的铁路网

当中国很多城市在高铁建设浪潮前还不通火车的时候

这里的小镇居民却已可以享受回到人民手中的火车便捷了


(1949年全国铁路网示意图,东北地区的铁路网密度明显大于其他地区)


铁路沿途的建筑因为年代久远、风格迥异

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强烈的时代美感

被人们称为中东铁路建筑群

牡丹江地区的建筑群

主要分布在绥芬河横道河子

这些建筑中

有官邸大楼


(图为修于1913年的绥芬河铁路交涉分局总理委员官邸,俗称“大白楼”,现为绥芬河秘密交通线纪念馆。1928年,中共在莫斯科召开“六大”时,周恩来、邓颖超、李立三等曾藏身“大白楼”)


有外交机构


(图为位于绥芬河的苏俄领事馆旧址,是一座欧式砖石结构二层楼房,建于1910年前后。摄影师@璇琮坑)


有百姓民居


(图为横道河子俄罗斯老街,全长约有千米左右,两侧分布的木制、石制和砖制的俄式建筑五十多栋,有很多画家慕名来这里写生,因此这里也被称为油画村。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金宇龙腾)


有东正教堂


(图为横道河子东正教圣母进堂教堂,建于1905年,完全使用木材卡、嵌、镶、雕建成,纯正的俄式建筑风格。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金宇龙腾)


完全是一副异域模样

俄侨们在建国后纷纷撤走

只留下这些建筑诉说着那段历史

徜徉在古朴的老街上

时间似乎是静止一样


古朴的江水交汇现代的铁轨

碰撞出的古今交织的地区文化

养育了既淳朴又摩登的人们

串联起人文和自然的好风光


三、北国风光胜江南


在牡丹江市区虹云桥南侧有一座马踏飞燕的雕塑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


(虹云桥口的马踏飞燕是一代人的记忆,2016年3月20日,为了配合虹云桥扩宽改造工程施工,雕塑被移走,图片来自网络)


对比近20年才流行起来的国内旅游开发来说

牡丹江的旅游事业

可谓起步早、格调高

前来游览的都是共和国缔造者和领导人


朱德


(朱德曾于1952年和1964年两次视察镜泊湖,1964年7月15日的巡游中,作诗夸赞当地的多种经营)

“镜泊湖中共泛舟,清风款款遇船头,山青树密有斑虎,水绿波平无白鸥,林局转输材木快,鱼场养殖鲤鲢优,殷勤利用天然境,事业新兴万古留”


刘少奇

(1961年7月刘少奇携夫人王光美游览到镜泊湖,图为刘少奇曾下榻过的别墅)


叶剑英


(1961年叶剑英到镜泊湖游览,赞美镜泊湖风光)

“山上平湖水上山,北国风光胜江南”


邓小平


(1983年邓小平游览镜泊湖,感叹镜泊湖风景壮丽,留下题词“镜泊盛景”)


以及江泽民、朱镕基等人

都曾到过位于

牡丹江西南宁安市境内的镜泊湖进行疗养

并留下大量的题词和墨宝


镜泊湖是火山喷发的岩浆阻断牡丹江河道堰塞而成的

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

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区


(镜泊湖湿地风光,摄影师@隨ヅ緣)


湖面沿河道堰塞而起

呈南北狭长状

南北长约45公里

东西最宽处6公里


(图一为镜泊湖百里长湖示意图。图二为镜泊湖航拍视角,摄影师@南京黄飞鸿)


堰塞而起的湖水流进江边山谷

形成山中有水、水中有山

山环水绕、百转千回的景色


镜泊湖风光,拍摄于老黑山,摄影师@李军)


然而再多的岩浆也不会阻断北去的江水

当囤满的湖水跨过冷却的岩浆

外溢而出时

在堰塞处形成了著名的吊水楼瀑布

丰水期时

瀑面可达300多米


(图片为丰水期的吊水楼瀑布,摄影师@隨ヅ緣;视频来自牡丹江电视台,请点击观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0526hute6k&width=500&height=375&auto=0


湖水从20米高的湖面上突然倾泻而下

砸入瀑布下60米深的“黑龙潭”

水石相击、声响如雷

到了寒冷的严冬

结成的冰瀑布趴在岩壁上又是另一番盛景


(吊水楼冰瀑,图片来自太平洋论坛,摄影师@大尧)


而岩浆的源头则是吊水楼瀑布西侧

大大小小的十个火山口

距今一万年前的这次喷发

流出的岩浆流进了牡丹江河道

但是并没有停止脚步

更多的岩浆跨过江面

继续向东流了30多公里

形成了20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熔岩台地

火红的岩浆经冷却形成了连片的玄武岩

当地人称之为“石岗子”


(镜泊湖熔岩台地,图二可以明显看出岩浆流动的痕迹,当地人经常用此种石头建房打地基。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师@走遍天涯)


(出自杨宾《柳边纪略》)

“宁古塔西八十里有大石曰德林,孔洞大小,不可数计,或方或圆,或六隅八隅,如井如盆如池,或如盂而中如洞,深或丈许,或数尺,中有泉,或生鱼,或生草木。在万山中,广二十余里,袤百余里。其平若砥,色或青或黑或绀,或若羊肚;又复嵌空玲珑,马蹄冬冬然,若行鼓上。”


(出自杨宾《德林石》)

“铁色蚀土花,陶铸一何广!变态极千端,寒光凌万象。玲珑有鬼工,登顿腾异响。洞壑积层冰,草木犹能长。”


经过万年的风化

土壤重新覆盖在了熔岩台地上

这里又成了生命的乐园

在土壤薄瘠的地方

各种花草牢牢地抓住石缝

顽强的生长在其中

如火如荼

似虹似锦


(生长在镜泊湖熔岩台地上的杜鹃花海,图片来自网易摄影,摄影师@钟幽


更有牧羊人的绵羊点缀其中

白的似雪

粉的似霞

令人目不暇接


(摄影师@钟幽


在土壤肥厚的地方

却早已经被人们耕耘

产出了东北大米中的极品

响水大米


(响水大米生长在火山熔岩台地上约30厘米厚的土壤中,所以又被称为石板大米,石板的保温作用使得此处积温较高,有利于水稻生长。响水大米中的矿物质、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极为丰富,为历代贡米。图片中为渤海镇稻海,远处左侧的山为当地的地理坐标之一“平顶山”,图片来自ZOL论坛,摄影社@山水居士)


而在岩浆源头的火山口

当烟灰散去

生命也勃勃而出

在这些直径400-500米

深100-200米的火山口中


(航拍火山口


红松、水曲柳、黄菠萝等树木参天而立

形成壮观的地下森林

人参、黄芪、五味子与榛蘑、蕨菜、木耳等散布其中

更有青羊、马鹿、东北虎

穿行期间

让人每每看了,不禁赞叹生命之伟大


(地下森林,拍摄于IV号火山口雄狮岩洞,摄影师@李克


(出自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

“孱弱的小苗曾在寒冷霜冻中死去,但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起来。”


在火山口往北跨过海浪河

就是著名的雪乡——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

得益于独特的地形

这里雪期长、雪质好、粘度高

在一个个“雪蘑菇”间

游走着马拉爬犁、雪橇犬和驯鹿

辉映着高挂的大红灯笼

宛如童话世界


(雪乡夜色,图片来自太平洋网络,摄影师@上海老程


童话世界中没有邪恶力量的存在是不完美的

这片童话世界中的邪恶是著名的土匪

“座山雕”

这支土匪活动在海林市境内的威虎山附近

后被杨子荣带队剿灭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经典剧照


这段故事后被著名作家曲波

写成为脍炙人口的

《林海雪原》

其中的桥段“智取威虎山

被上海京剧院改编为现代京剧

成为文革时期著名的样板戏之一

影响了一代人

2015年又被徐克导演翻拍搬上荧幕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由梁家辉、张涵予、林更新、佟丽娅、余男、韩庚等出演,图为梁家辉饰演的座山雕


而更邪恶的存在是残暴的日寇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大肆镇压东北反抗军民

在乌斯浑河河畔

八位年轻的女战士在打光子弹后

手挽手向水中走去

从容赴死、随江东去


(乌斯浑河位于林口县境内,八名女战士的名字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为了纪念她们的功绩,牡丹江市于1986年修建了“八女投江纪念碑”。2009年,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在东宁县的三岔口镇

日本关东军强迫中国劳工修建了

正面宽110多公里

纵深50多公里的

东宁要塞


(东宁要塞示意图及内部通道


用来防备苏军的进攻

当1945年8月15日日寇投降的时候

要塞内的日军因通讯中断

无法得知外部消息

一直负隅顽抗到8月30日

这里也就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冯小宁导演作品《紫日》,描述的就是这一段时间发生的故事


而这期间又有多少人奋力反抗

倒在了这片壮丽的山河中


请牢记那些抗争至死

不愿做亡国奴的英雄们


四、重生的百年铁路


古老的铁路承载着城市奔驰了100多年

他曾带动这里腾飞

也在渐渐衰老

今天的速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 

实在是有些步履蹒跚了


(木质枕木铁轨,拍摄于横道河子,摄影师@大美小镇


使得地处边陲、区位劣势的牡丹江

渐渐变得遥远而陌生

尽管她有如此多的鬼斧神工


(图为镜泊湖景区鸳鸯池,图片来自太平洋网络,摄影师@月光岛886


但对于大多数的人们来说

沙皇修建的铁路

和异域风情的建筑的确令人神往

但动辄几千里的舟车劳顿

也着实让人吃不消

不远千里来朝拜的

都是真正有情怀的探险者


(图为绥芬河协达亚·尼古拉教堂,建于1913年,当地人俗称“喇嘛台”。图片来自新浪博客,摄影师@李永宏


沙皇已经下台100年了

但这里的铁路并不比百年前快出质变

似乎这个边陲小城

就快要被人们忘记了


(图为横道河子机车库前的蒸汽机车,图片来自光影世界,摄影师@龙乡郎君


好在高铁建设浪潮终于冲到了黑龙江边

百年前

沙俄的铁轨和枕木由国外铺进东北

百年后

我们自己的高铁

从山海关一直铺向黑龙江边

百年沧桑荣辱在这里交汇碰撞

牡丹江正在开启新的百年


(贯通哈尔滨和牡丹江的哈牡高铁即将在2018年底通车,连接牡丹江和佳木斯的牡佳高铁预计在2020年通车,牡丹江至敦化的牡敦高铁也正在规划中


这些高铁通车后

到达哈尔滨的时间缩短为1.5小时

达到沈阳的时间缩短为4个小时

到达北京也仅仅需要6个小时


(建设中的新牡丹江火车站


届时

牡丹江作为对俄远东桥头堡的功能

将更加凸显

如有可能我们也会毫不犹豫的

将高铁铺出国境

在国界的另一边设立我们的“第五站”


从过去的苦寒之地

到今日的塞北江南

生活以及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鉴证过豪迈的大唐雄风

为国家开疆拓土

也曾忍受过耻辱的割地赔款

沦为亡国之奴


但每一次的重生

他们都能

开山伐树、爬冰卧雪

重新创造灿烂的文明


这,就是牡丹江!


ps:文中图片、照片皆来自网络,有些找到了作者、摄影师出处,有一些实在无从考证,若原作者、摄影师看到本文,请与公众号联系,再次感谢。



特别鸣谢


特此感谢李克对本文的大力支持


李克系牡丹江东京城林业局人

多年来致力于发掘牡丹江地区的美景

个人座右铭为:

“我不是摄影师,我只是大自然的记录者”

想要观看更多牡丹江图文

请加李克QQ:437148583



——The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

人文、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地理历史

东北从何而来|清代长城——东北柳条边

鸭绿江的小岛|谁是东北的塑造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点击探索东北美食

烤冷面简史|酸菜罗曼史


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人文、地理、历史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